之后瓦尔那制度演变为四种姓的种姓制度,而吠陀教也转变为婆罗门教。此时为「后期吠陀时代」。在早期吠陀的经典《梨俱吠陀》的第10卷中称原人(我想是类似盘古的神人)「其口转化,为婆罗门;两手制成,为刹帝利;尚有两腿,是为吠舍;至于两脚,作首陀罗。」
婆罗门,即是印度社会的祭司,掌握神权,垄断文化教育。刹帝利为王族,武士,掌管军政大权。吠舍是农民,手工业者和商人。首陀罗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原有居民,南方的达罗毗茶人和后来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其他部落,大约就是奴隶。
前三种种姓称为「再生人」,据说可以通过吠陀的宗教仪式获得第二生命,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雅利安人的血缘,属于统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