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后他致力开垦,福建、广东的移民大量迁入,形成部落。
后来因为街中心有一小的,形似葫芦,被取名「葫芦墩」。又因岸里大社的土地肥沃,物产丰绕,而有「富春」和「小苏州」的别称。日据时代,以这里为台湾第一米仓,取平原年年丰收之意而改名「丰原」。
葫芦墩——即形似葫芦的小丘位置,是在葫芦巷和墩脚巷之间。目前只有残留的士墩,其余都被一座热闹的市场占据,拥挤的屋舍杂陈,聚集著卖水果、草药的摊贩。县政府在残留的葫芦墩周围砌石保护,防止土崩,墩前还有一座福德祠——即土地公庙,供人拜拜。一个「葫芦墩」说尽了丰原的历史,除此之外,颖嘉对丰原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庙东的小吃。以前表哥常带他们这群萝卜头到那里光顾,又鲜又肥的蚵仔是从布袋港送来的,尝在嘴里真是滋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