峙立长江中游、傍临鄱阳湖畔的浑圆山势,自古便是骚人墨客最爱造访的地方,留下许多传说。相传西周时,匡氏七兄弟结伴到庐山隐居,以草庐为舍,所以庐山又称匡山、匡庐。东汉以后,庐山成为佛教名山之一,山上有数百座寺庙。晋代诗人陶渊明隐居庐山山脚下,写出「归去来辞」等名篇。宋代大文豪苏轼更以「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」的诗句写尽庐山的飘幻风华。
山中郁结的浩森江湖水气,不断蒸发凝聚,在季风变换下,使得庐山九十九宰经常云遮雾罩、烟霞弥漫,一年中有雾日即达一百九十多天。水气造成庐山变化多端的云海,和神奇秀丽的流泉飞瀑。秋季时分,茂密林叶间染满相思的殷红,薄雾笼罩下落英缤纷,更为庐山增添几分浪漫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