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用笔杆枪杆救国,我用社会改革来救国,虽然没有你们快速,但也是建国的百年大计,不是吗?」
珣美还有一个私人的理由没说,那就是陈若萍。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位女主人,报社也一样。陈若萍向来都是排斥她的,再回去,还不是做那些琐碎的工作?她自认有更强的能力,不必委屈,更不必为了讨好季襄,改变自己。
一群鸟雀扑扑飞过,投下细乱的影子。
季襄沉默了好一会儿,努力消化珣美的话,最后才用赞赏的语调说:「很好,我是前锋,你是后卫,我们仍是站在同一条阵线。」
这时,有两个四、五岁的女娃跑来,似乎在争执一件东西,哭著向珣美告状。
珣美蹲下来,很有耐心地排解纠纷,那口吻,那神情,都是他不曾见过的。仿佛她已不再是那十九岁稚气的少女,而一下成熟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