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蓁戴着草帽,走在夯实好的田埂上。
刚开始独自生活时秦蓁对前路充满了迷茫,同周家人商议后在村子里置办了两亩水田和两亩旱田,特地挑选的良田,产量不会太低,至少足够秦蓁一个人过活。
由于秦蓁不善农活,田地买回来后自然是租给旁人,她只需按时收租。
租地的佃户是秦蓁的邻居,前些年一家七口人靠着五亩薄田度日,近两年终于松了口气。
村子周边大大小小的地主最低收五成租子,秦蓁不提供农具和其他零碎,因此按三成收租。余下的七成除去上缴的部分,足够让一家人过得松快些。
作为邻里,赵家偶尔也会送些自家吃不完的菜过来,野菜多发时会提一篮子问要不要尝尝,尽管在他们看来,新邻居一家像是去镇上才能碰见的“贵人”,但这暗藏的鸿沟却阻拦不住乡亲之间朴实的热情。